曾国藩与赵烈文的预测
1、
我们用子平术也好,紫微斗数也好,铁板神数也好,这都是把当事人出生时间作为一个坐标,用某个技术去推演其天干地支中的五行生克规律以及所藏神煞,来预测其命的格局、运的起伏。
这种观察与使用的方法很多,上古用龟甲烧灼、蓍草排列,秦汉观察面相气度,唐宋之后子平术成熟,少数民族用鸡骨占等,西方用占星术、手相、茶叶等,本质上都是殊途同归的手段。
今早看到曾国藩与幕僚赵烈文的一番对话,其中藏着对未来国运的预言,惊人的准确,这也是一种预测方法,是一种用对人与事的观察来进行预测的方法。
2、
1867年,曾国藩(1811—1872)与心腹幕僚赵烈文(1832—1893)私下聊天:
“涤师(曾国藩字涤生,是赵烈文的老师)来谈,言今日有四川庶常(翰林院庶吉士)来,见其言谈举止不类士夫。前日有同乡,庶常送诗,排不成排,古不成古。国家所得人物如此,一代不如一代,文章与国运相关,天下事可知矣。又言营中保举之滥,万无法善其后,此亦非佳兆。言次颦蹙。余言世局久无挽回......”——出自赵烈文日记
这番话简单说,就是曾国藩作为当时的重臣,有一位四川籍的翰林来拜访他,曾国藩发现他的言谈举止已经没有正统士人的气度,而其诗词文章也是即无章法,又无真意,所以他发出感叹:如今连国家顶级严选出的翰林都是这种水平,一代更比一代差,国运怎么会好呢?只会越来越差了。
笔者受到启发的是曾国藩着眼的这个角度,让我们这种江湖草民开眼了。
他受限于身份,说话正统持稳婉转,稍微熟悉历史的君子会明白这番话指的其实不止是这位翰林,也不是这个时代所晋的新一代翰林,更指向于当权王公,比如慈禧、皇帝、宰辅——这些也是“国家所得人物”。
再说的细一点:当时我们刚刚经历鸦片战争的冲击,又遇到太平天国的重击,在此内忧外患的大局中,尤其需要英明神武的人物出来重整山河、凝聚国力。但道光、咸丰、同治皇帝连续三任皇帝并非杰出之君,两宫太后一个平庸,一个精明而小气,诸位王公宰辅并无惊才绝艳之人,尤其没有能匡正时代、弥合东西方差距的人物。
未来就只会按部就班,继续腐烂,怎么会好的起来呢?
这就是曾国藩的预测。
2.1
这里面还潜藏着一个点:
有人不好运,就有人好运。
当时大清国没出惊才绝艳的人物,可是日本出了。
几乎在年暮的曾国藩忧心忡忡地与赵烈文谈话的同一年,日本开启了明治维新,明治天皇一度日食一餐来节俭开支,支持全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伊藤博文等宰辅马达全开。
日本那个时代“国家所得人物”如此这般。于是日本与大清,两个同样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国家,以及其它相似的亚洲诸国,在这个时代,越来越拉开了距离。
大清,不是一定会弄成1911年那个结果。
但是,什么结果,要看“国家所得人物”。
人,是核心的所在。
3、
你看曾国藩的这个预测,把“国家所得人物”的第一个字去掉,是什么?
“家所得人物”。
是不是豁然开朗了?
这就是经历过人世各种动荡经验的大人、智者的眼界。
没看明白?
你想,
你所处的这个小家庭,你上一代是什么水平、能力、志向、胸襟、修养?你这一代又是什么样?你下一代又是什么样?
这些很容易就看清楚了。那之后大概的发展趋势,是不是也很容易就展现出来了?
同样的,你家为啥是现在这个局面?
“家所得人物”。
4、
一个多月后,曾国藩又有一次与赵烈文的私谈,俩人又谈了一点预测,赵烈文在1867年这个时间点,得出了一个惊人准确的预言:大清朝撑不过五十年,而且中央失权,各地方各自为政。
曾国藩心里很苦,尚自不甘心:“难道会像东晋、南宋一样南迁?”
赵烈文却断言不会,连这个机会都没有。
这次谈话5年后,曾国藩病死于办公室。
这次谈话26年后,赵烈文去世。
这次谈话44年后,大清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开启了赵烈文所预言的时代。
公众号:禹州千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