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卜筮 > 周易七种十篇,新儒家与天下体系

周易七种十篇,新儒家与天下体系

七种十篇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历来引起了非常多前辈的注述。我们现在一般看到的周易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称之为“经”即卦辞和爻辞,一部分称之为“传”,即七种十篇,统称为十翼。

原本经是经,传是传,两者单独发行,现在一般《彖传》,《象传》分别列于六十四卦,《文言》,分别列于《乾》,《坤》二卦,《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仍然单独成篇,一般放在最后面。

这样的编排方式,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始于东汉郑玄”,另外一种说法是“始于西汉费直”。郑玄是扶风马融的弟子,因为擅长算术而被引进内门学习。关于郑玄以及费直,大家可以参看之前的文章《象数易的谱系》。

说到七种十篇,一般都是说这是对于“经文”的解释,这句话之说对了一半,完整的应该是“七种十篇是新儒家(汉代)对于易经的解释”,简称儒家易例。这样说的原因是区别于阴阳家的易例。

七种十篇并不是一人一时完成的,七种十篇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公的左膀右臂南宫括,知道他的人不多,这里我们也不多说。

然后就是孔门的祖师爷孔老夫子,关于易经的学问在孔门被称为“天人之学”,颜渊作为学生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最高,是因为他懂易。关于孔子学易,史书中有这么几条记载,

1.“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2.“读《易》,韦编三绝”(《史记》)。

在孔门继承易学的是子夏。

经过孔门不断地继承以及发展,最后慢慢形成了十翼,关于七种十篇的形成时间,高亨先生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认为:关于《易传》之作者与时代之问题,我认为有两点可以论定:(一)《易传》七种大多作于战国时代;(二)《易传》七种不出于一人之手(《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P4)。注:高亨先生是清华园里面王国维先生还有梁启超先生那一辈人培养起来的。

至于这个结论,我是认同的,补充一点,即《易传》七种十篇是儒家吸收了占筮家的理论成果

我们一直在说,七种十篇是儒家的“易例”,除此之外还有阴阳家的易例。那么,阴阳家的易例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实际上,我们之前已经提过阴阳家的易例,就是“河图洛书”简称河洛之学。而实际上,《连山》易与《归藏》易并没有消失,而是演变成了天文学(钦天监)以及地理环境学(简称风水,一笑),这两门学问他们就宗河图洛书。这就是另外一个系统,我们暂且不论。

如何读卦

怎么来理解所谓的“易例”呢,我也是偶然间发现的。

一次读《系辞》的时候,有一种感觉,就是“念口诀”,所谓的“传书不传诀,无诀一场空”,所谓的儒家易例就是儒家如何规定,认识以及运用易经的口诀以及示范。

好比阴阳家易例里面记忆九宫数的口诀一样“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口诀就是为了方便记忆以及传承。无论是先秦还是先秦后期,文献的保存都是一个问题,所以务求简练,一个不好就失传了,不像我们现在通讯发达,储存技术也非常先进。

至于如何来读七种十篇,我觉得有一个次序的问题,《彖传》,《象传》分别列于六十四卦,《文言》,分别列于《乾》,《坤》二卦,这些的读法不变。至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我觉得先读《说卦》,再读《序卦》,再《系辞》最后读《杂卦》这样比较好。

现在就是如何读卦的问题了。《周易》是占筮之书,当出现占出一个卦之后,如何利用七种十篇的卦例来理解卦的具体含义呢?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术语:

一、爻

爻是构成卦的基本单位,最初是用来测量日影长短的刻度。阳爻“”代表刻度线上没有日影投射,光线充足,属阳;阴爻“——”代表刻度线被日影投射所截断,光线不足,属阴。

二、经卦

由三爻构成的卦象称为经卦。任意三爻(阳爻或阴爻)组合,可构成乾、坤、坎、离、兑、艮、震、巽八个基本卦象(经卦)。分别代表天、地、水、火、泽、山、雷、风八种自然现象。

八卦初时是三维立体的,分别代表上、下、东、南、西、北、风(变)、雷(变)的方位。后来,八卦作为区分方向的符号完全平面化了,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三、爻序

重卦中的六爻由下向上分别以“初、二、三、四、五、上”的顺序记录。阴爻用六表示,阳爻用九表示。六爻乾卦的六爻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六爻坤卦的六爻则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四、当位/不当位

一、三、五为奇数,属阳;二、四、六为偶数,属阴。阳爻在奇数位上和阴爻在偶数位上,都称为当位。否则为不当位。

五、比:

两个相邻的爻称为比。阴阳相比互益,同性相比互斥(失比)。

六、承与乘

相邻两爻,上爻对下爻为乘,下爻对上爻为承。

七、应

下卦的一、二、三爻分别与上卦的四、五、六爻对应。即一、四对应,二、五对应、三六对应。对应的两爻为异性,则称为有应;对应的两爻为同性,则没有应。

八、凌与济

凌为欺凌、压制之意。如果上爻与下爻同性,则上爻凌下爻。济为支援、接济之意。阴爻和阳爻异性相济,以阴济阳或以阳济阴。例如:九四以阳济六五之阴、上六以阴济九五之阳。

当位与比,承,乘,应,凌,济这些都是说爻与爻位,爻与爻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乾卦,初九,阳爻居阳位与坤卦,初六,阴爻居阳位,虽然都是阳位,但是阴爻居之与阳爻居之,所代表的意思以及吉凶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再细分一点,在不同的卦里面又会产生一些区别。

当位与比,承,乘,应,凌,济这几个关系都是我在读卦的时候比较看重的。

经世致用

最后一个问题,《周易》的意义,小宝作出过一番总结:经学作为一种高级的ZZ学,在《礼记·经解》中有所阐发: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孔先生也是观国YUN的高手呀。

这里提一点,所谓的“广博易良,乐教也”,礼乐在周朝是两种制度,乐就是采集各邦国的民歌民谚甚至,而这些民歌民谚就是反馈民情的一手信息,听的多了对于各地的风土人情就有所了解,类似于现在的微博,新闻,所以有“广博”一说。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