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缘起
周易的起源,是占卜,殷周时期,占卜主要有两种玩法。
一是龟卜,一是占筮。
龟卜是在乌龟的腹骨(而非背壳)或者是兽骨上钻孔,用火烤以后,形成裂纹,观察裂纹以预测吉凶祸福。
龟卜的出现,应该是在狩猎时代,打猎回来,用火烤肉的过程中,骨头受热会炸裂,出现的次数多了,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慢慢就演变成了龟卜,骨头裂开的声音,“bu”“pu”“pa”,卜这个称谓,可能取自这些声音当然,这些都是发挥。
狩猎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随着经验的积累,了解得多了,就会发现动物的一些行为,特性比较奇怪,甚至令人匪夷所思。由此,就会产生对动物的崇拜。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会用动物的骨头来进行占卜。
占筮,是用蓍草的茎,周易的说法是用50根,经过分,挂,揲,扐,归奇等操作以后,会得到一组数字,根据数字就可以画出卦象,对卦象进行解读,便能预测吉凶祸福。
占筮的出现,应该是在农耕时代,人类已经驯服了很多农作物,同样的,长时间跟农作物打交道以后,也会发现一些农作物的奇怪的特点。由此,就会产生对植物的崇拜。这跟蓍草被选为占筮的工具应该有关。
现在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选龟卜是因为人类发现,龟可以活很长时间,具有灵性和神性,蓍草往往生长在山龟的栖息地附近,因此也具有神性。
对比龟卜和占筮,不难发现,龟卜采用的占卜思维,是直观思维,而占筮采用的是抽象思维。
龟卜的裂纹,看一看,再对照一下卜辞,就可以断定吉凶,而蓍草,要经过一系列的操作过程,把实物抽象成数字,再把数字,还原成卦象,再利用抽象思维,对卦象进行分析,推导,才能得出结果。
王夫之评论两者的差别,说蓍草占筮,一分为二这个步骤是完全的偶然,属于鬼谋,但事先规定用多少根蓍草,经过推演之后,只会得到6、7、8、9这几种可能,这是必然的,属于人谋。人谋鬼谋,是系辞传当中的说法。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系辞传下第十二章)
从出现的时间来说,应该是龟卜在前,而且龟卜的玩法比较完善以后,占筮才出现。
周礼当中关于龟卜的记载:
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
龟卜形成的裂纹被分为三大类,每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二十小类,对应的卜辞有一千二百条。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关于卜筮,周礼也有记载:
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皆八,其别皆六十四。
连山,归藏,周易,是三种不同的筮法,都称易,基本架构也一样,八个经卦,六十四个别卦。
连山,归藏失传了,今天能见到的,就只有周易。
周易的体例是卦象加上卦爻辞,人们大概率不可能直接发明一套这样的东西,而应该是在龟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卦象是对裂纹的模仿,卦爻辞,是对卜辞的模仿。
这一点,对比周易的卦爻辞和甲骨文也能说明:
甲骨文当中有“贞”,是卜问的意思,周易卦爻辞当中的“贞”,也有卜问的意思。
甲骨文当中有“吉,大吉,亡尤,利,不利”等。周易当中有“吉,亨,利涉大川,无攸利,无咎”等,两者意思差不多。
以上,可以说明周易起源于占卜,同时,周易卦爻辞当中的很多重复内容也能得到解释。
比如:泰卦和否卦的初九爻,都有“拔茅茹,以其汇”。
履卦六三和归妹初九都有“眇能视,跛能履。”
小畜卦卦辞和小过卦六五爻辞都有“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周礼当中还记载:
凡卜筮,既事,则系币以比其命,岁终,则计之占之中否。
掌管占卜的人,每次占卜以后,会将得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到了年终统计整理,看看有多少应验,应验的就专门选出来,作为下一次占卜的依据。龟卜的系统应该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占卜所问的事,基本就是:气候,婚丧嫁娶,军事等。所以就会出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就相同的事问卜。
比如,A诸侯占卜天气,B诸侯也占卜天气,两者得到的卦不一样,但对卦进行分析以后,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比如,都是不下雨。最后,天气也是不下雨。那么等到年终总结的时候,这两个卦就都是应验的,都被保留了下来。
像这样的情况多了以后,就会出大量不同的卦,但应验相同。
到了周易成书的时候,选取素材时,就会出现重复。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疑问,当初占卜时,应该就是有卜辞的,前面也说了,龟卜有一千多条卜辞。那不同的卦,卜辞是不一样的,就算分析得到相同的结果,也不应该重复。
其实呢,卜辞的形成,是积累和汇总的结果,比如,最开始卜卦的人,他没有卜辞,只有卦象,他问天气,得到了一个卦,后来的天气是下大雨。那么他就记录,问天气得到这个卦象,对应的是下大雨。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再次占卜,还是问天气,得到了另外一个卦,也没有卜辞,后来天气是下大雨,那么他又记录,问天气得到这个卦,也对应下大雨。
经过很多次的占卜以后,比如占了一百次,这一百次记录当中,一定会出现重复的卦象,比如说有一个卦重复出现了10次,其中5次是问天气,都应验了,而且都是下大雨,那么这个卦的卜辞就取概率最高的,就定为下大雨。
另外一个人也是这样,也占了一百次,其中某个卦出现了15次,其中8次是问天气,都应验了,而且都是下大雨,这个人也取了概率最高的,就把这个卦的卜辞定位下大雨。
当然,这两个例子都比较极端,但足以说明为什么卜辞会出现重复。
周易成书的时候,对这些素材进行收集整理,大部分是直接堆砌,所以出现重复。
少量的几个卦,进行了加工。
比如渐卦九三爻辞,鸿渐于陆,夫征不复。
明夷卦初九的爻辞,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两者的风格跟诗经差不多。
再比如,震卦的卦辞,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中孚卦九二爻的爻辞,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这两者,基本就跟诗经当中的诗歌没什么区别。
这些,属于文学上的加工和修饰。
再比如乾卦:
初爻潜龙,二爻见龙,五爻飞龙,上爻亢龙。龙为阳,用来象征阳爻,爻位的从低到高,对应着龙一步步飞升的过程。
渐卦:
初爻鸿渐于干,二爻于磐,三爻于陆,五爻于陵,四爻于木。爻为从低到高,对应了鸿雁从水边一步向岸边远去的过程。
这些,是把卦爻辞和卦象进行了联系,并做了逻辑的梳理。
易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这少数的,刻意修饰和安排过的几个卦引起的——既然这些卦当中有规律,那是不是其他卦也有规律。
无数的易学大家,解读文辞,剖析思想,分析卦象,附会气候,对应干支,发明图书,掏空心思,用尽手段,想从逻辑上把周易全书讲通。或者找到一个贯穿周易始终的规律。但到目前为止,显然都没能成功。各家各派的易学,依旧争论不休。
而这个过程,也就让周易从一本占筮典籍,逐渐走上了哲理化的道路。
发展到今天,我们说起周易(易经),都说博大精深,神秘奥妙,甚至有人说是天外来客,外星文明。其实呢,这些说的都不是周易,而是易学这个发展了几千年的,无比复杂的系统。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