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当成一个人去看
今年时常想这个事,今天似乎能说清楚一些了。
1、
这几个月看《资治通鉴》,开始有了一个新角度,自觉不自觉地把国史五千年当成一个人来看。
比如前两天看到了公元524年,大概能记起这一时期,“中国”除了每天的“吃喝拉撒睡”之外,“他”处于什么状态、什么环境,会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他”有什么想法、什么情绪,“他”急着干什么,“他”错过了什么……
乃至于可以“通天眼”,看到“他”未来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会变成什么样的状态,会落于什么结果,乃至于复盘“他”的对与错、命与运。
2、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视角?
因为近年来一直觉得国史是有一个稳定传承的精神内核,它是活的,一直没有死。
在它的指挥下,时间线的变化,从公元前7000年前的伏羲氏,到黄帝尧舜禹,到夏商周先秦,到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这八九千年的发展,就像一个人年龄的增长,经验开始增加沉淀,但是这个人的胎性、性格、思考逻辑、价值崇向的内核是一直不变的。
所以,你看,它怎么会不像一个人呢?
3、
我们讲的再细一点:
伏羲氏时期,中国估说只是几个县市的部落联盟;
黄帝尧舜禹时期,中国是几个省区的天子共和制;
夏商周时期,中国是九大州辐射周邻;
秦汉时期,中国西达最高山,东达大海,北抵草原,南到海滨;
晋隋唐继续开发与稳定这一地盘;
至宋、元、明之间拉扯与反复,到了清代至今,尘埃基本落定。
这个统治区域的变化,主要是伴随着人口的增多,尤其是汉族为主体的有共识的华人们,在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不断发展先进的过程中,开发与统一目之所及的土地的过程。
实力强时,过程顺利些;实力弱时,过程坎坷与反复些。
在这一过程中,首领也好,王也好,天子也好,皇帝也好,他为首的班底的组织能力、团队、管理经验、交通工具等不断优化。比如最后出现的清代,就融合过去2200年大一统的统治经验,达到巅峰,皇室功勋分封、郡县制、外戚、太监、宰相、游牧民族、地方势力,都未再像之前一样,给王朝产生致命一击。
这些是变化,就是我们二十四史中记载的那些内容。
而在这背后,在这之上,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就是不管是你秦汉魏晋宋明,还是北魏辽金元清,不管是汉人统治时期,还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这八千年来,我们先人的眼光、思维、逻辑、价值观是一致的。跟伏羲氏以及伏羲氏之前更古的国人的眼光、思维、逻辑、价值观是一条根的东西。
4、
那么这个根,这个中国历史不变的胎性是什么?
是观察的角度,我们用的是易经的角度:
混沌生阴、阳,阴阳生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又生出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卦又变为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六个变化。其中彼此交融沟通,就有了针对万事万物的无穷认识、解释与信息传递。
你说《易经》是周文王所著,至今也不过3000年历史啊。
《易经》是一本书,而早在这本书出现之前,乃至于在文字诞生之前很久很久,这种眼光与思维就有,是一直能追溯到盘古开天地时期,古人说是华夏第一代圣人天皇氏所作。我们不去纠缠天皇氏到底是谁,因为有一个点很明确:所谓一画开天,指的就是华夏先人开始用“—”代表阳,“ - -”代表阴。于是从此,人彻底与动物们区别开,我们开始能观察、认识、总结、传承天地万物之间的规律与经验。
也是于此,我们方体会到为什么古人老是强调《易经》是万经之首?
诸子百家都是扎根于此的观察、思考与经验;
二十四史是沿着这个角度,去观察五千年的往事;
礼乐制度是根据这种角度,设计的权力运行规则;
中医是这个角度观察人体盛衰规律的技术;
中药是沿着这个角度,观察实用动植物学的技术;
八字断卦,是沿着这个角度,对命与运进行分析的技术;
书法国画是描绘这些的工具;
唐诗宋词戏剧小说等,是对此的文字语言美化的精华。
只要人还用这套眼光与逻辑去观察、总结,那《易经》自然就是万经之首,哪怕后世再出现孔子、朱熹、王阳明这般的圣人,照样是在为易经做注释。
但它未必是永生的。
当人类发现更先进更精微的认识观时,也就是它的寿终之日,自然会被人类忘记。
只是目之所及还不可能。你看,我们现在到了2023年,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上天入地的程度,但是最前沿的宇宙大爆炸、分子原子夸克量子的新视角快速迭代更新,可你看看,这些观念有没有宏大精深到能一脚踢开无极、太极、阴阳四相八卦这个范畴的地步?
5、
按现在的考古证据,在一万两千年前,未发现人类房屋遗迹。于是考古学家认为人类在这一阶段,尚不具备营建房屋的能力,大致处于穴居时代。
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因为它恰恰是东方、西方共同传说的大洪水时代。据说地球地表被滔天洪水淹没,只剩下了逃到高山上居住的人遗留下来。
笔者瞎说,只是乡村野老认识世界的一个观点:
1.2万年前后,是人类这一世新纪元开始,相当于住胎时期;
伏羲氏时期(据说约前7724年—前5008年),是婴孩时期;
黄帝到尧舜禹,是童年时期;
夏商周,是少年时期;
春秋战国至先秦,是青年时期;
从公元221年的秦代大一统,至如今,是“国史”这个“他”的中年时期。
这里面还有个野老的瞎说概念:并不是说人年纪越大就越聪明能干有智慧,未必。
人年纪越大,会越有深切的体会与丰富的经验。
同一个因缘,你孩童会遇到,少年会遇到,青年、中年、老年都会遇到,但是不同时期遇到同一因缘,你处理的办法很可能就会不同。但并不意味着活的越久就能处理的越好。
比如你看打仗,一二十岁、二三十岁就能冠军天下的超年轻将军,在很多朝代都有。
比如你看二十多岁的李世民,一帮子老谋深算的中年、老年,都不是他的对手。
比如爱因斯坦,20多岁搞出来的研究,是无数老教授们都不能抵达的。
国史也是如此,您别觉得上古时期人就一定是饥不择食、愚蠢愚昧的。就像如今很多老学者老领导就蜗居在胡同老破小里,甚至退休后就住在山里简陋平房里,他未必就比住在高空豪华大平层的您要蠢。
不要被物质迷惑了。生产工具的先进与否,是时代叠加的结果,并不意味着今人就一定比古人、上古人智慧。
6、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这个好像又绕远跑题了,但是只管沿着这一灵光继续啰嗦:
爱因斯坦年少时,是他的同学中不起眼的,平庸的,为什么突然在20多岁时就爆发了?
陈忠实在四五十岁之前,在国内作家中,都是不起眼的、平庸的,为啥突然在50岁就搞出一部国内百年中最好的小说《白鹿原》?而在此之后二十多年就又搞不出来好东西了?
……
人在一生中,随着年纪的变化,有一些灵光会突然出现,有一些“伏藏”会突然打开。莫名其妙的,它的到来,跟当事人的阅读、学习、思考有关系,但也往往没有多深的关系。
这是怎么回事?
就像国史中,为啥五千年前黄帝时期,突然车船衣屋、文字等都集中完善大爆发?
为啥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圣人集中出现?
为啥两百多年来,西方科技集中性突破大爆发?
这些灵光与伏藏,为何就在“人”的这个时间点、这个年龄段打开了?
这个东西,是不是跟人命运中大运流年一样,在某个时间点,财运、官运、随着五行生克随之而成熟,于是打开?
以后走着,慢慢说吧。
拜拜,感谢您的耐心倾听。
公众号:禹州千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