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帝道、王道、霸道这三道是个啥?
1、七百个裁缝围着我
又是令人震惊的一则人事。
《资治通鉴·215卷·唐纪三十一》:
公元746年,杨贵妃得宠,专门为其院中织绣衣服的工匠多达七百人。
下一段话:因杨贵妃妒忌、泼悍、无礼,唐玄宗命令送杨贵妃回娘家。结果这一天,61岁的唐玄宗闷闷不乐,到了中午还不吃饭,动辄就发火鞭笞左右。亲近宦官高力士试探主子的心意,把贵妃宫中常用器具拉了一百多车,给杨贵妃送去。到了晚上,高力士跪地请唐玄宗请回杨贵妃。自此两人恩爱更加浓郁。
这比任何一本玛丽苏小说都要梦幻吧?
2、天子变情种
而狗血的是,唐玄宗(685—762,712年登基)在初期,是十分的英明勤俭:他继位之初,把宫中的过于奢侈的宝贝一把火烧了,说这是劳民伤财的不详之物,以示百官与后宫不要搞这些东西,以勤俭为本;
某次大庆之节,各地奉献,有两个地方官,一个组织了数百人的舞团献妖娆之乐,一个地方官仅派了两个乐工,演奏《诗经》中居安思危的乐曲。唐玄宗马上就下诏:“前者区域的老百姓要受苦了,后者区域的老百姓要享福。”于是贬谪前者,提拔后者。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到了晚期,居然给爱人杨贵妃搞出了这么些玩意儿。
由一心为国为民的真命天子,变成了以天下奉一人心的情种。
人的心,漂移不定。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
3、夫妻强弱
就在杨贵妃这七百个裁缝往事的下面,《资治通鉴》马上记载了一个很小的事:
曹柳勣是个禁军小军官,他妻子的妹妹是太子的妃嫔,岳父是太子属官。“曹柳勣与妻族不协,欲陷之”,于是就诬告岳父伙同太子。奸相李林甫审查后,是诬陷。但却把曹柳勣与其岳父都杖死,牵连官员若干,太子震恐。这是当时的一件大案。
就在这公元746年十二月前后,肯定发生了很多大事,我不知司马光为何选出杨贵妃与唐玄宗吵架、曹柳勣诬陷妻子家族这两件事来记录,如果是有意为之,那这脑力实在太恐怖了。
怎么说?
杨贵妃以色侍人,能与天子闹到这种程度。这里是夫妻爱人之间的强弱关系、人性的进退展曲。
曹柳勣“与妻族不协”,我们妄说,假设是曹柳勣妻族强势,曹柳勣不服,想报复。
这里面都是夫妻强弱关系闹出的事端。
古时,男主外女主内,男为主,但是妻子家族如果强势,照样拿捏男方。
现在呢?除了家世强弱之外,现代女性充分与男性竞争,各竞聪明才智,很多女性就是比男方强啊,男方就处于弱势一方。
又如唐玄宗与杨贵妃,杨贵妃就敢恃宠跟唐玄宗叫板,唐玄宗还离不了她,这是不是男女间的强弱之别?
好,就是说不分古代、现在,虽然时代的环境不同,但是夫妻间总存在强势一方、弱势一方。
这个关系怎么处?
这个关系怎么处才是合适的?
这是个大问题吧?很现实的问题吧?人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吧?
4、君臣强弱
上述是个大问题,很难的问题,慎独且难,更何况两人相处?我有个鸡儿答案。
但笔者最近多次聊过:经典有神圣性。
《资治通鉴》继续读下去,读到了笔者于此刻落笔之时,时值公元764年,安史之乱已平,唐玄宗、唐肃宗已经死,唐代宗继位。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大事、奇事。概括起来说,就是两件事:
一件是君臣强弱:
刚开始唐玄宗强,安禄山作为边将肯定弱势,拼命讨好唐玄宗。
但随着朝政昏庸,安禄山节制天下强兵,变成了唐玄宗弱,安禄山强,安禄山又畏惧皇帝收权杀己,于是反了,搞出了震惊千古的安史之乱。
安禄山被平定,史思明投降。但史思明善战又有强兵,格局中,唐肃宗弱,史思明强,于是史思明复反。
史思明被平定,平叛的大将军仆固怀恩变成了最强者,在君臣猜疑与个人利益之下,仆固怀恩又造反。
……
至于李林甫、杨国忠、李辅国、程元振等这些陆续出现的权臣宰相,与皇帝之间强弱与关系的变化,与此类似,就略去不提了。
第二件事呢,是华夏与游牧的强弱:
刚开始大唐强盛,灭突厥,灭吐谷浑,吐蕃老是挨打,回纥等游牧王国是不起眼的弱势小族落,大唐根本就没往心里放。
安史之乱后,大唐强兵内部消耗殆尽,回纥反而已发展壮大,大唐竟需要讨好与借助回纥的兵力,去搞定内部叛乱。
这二十年里,大唐稳不住阵势,于是吐蕃攻陷首都长安,回纥抢掠长安、洛阳两都,大唐皇帝一次又一次的狼狈跑路。回纥反而成了强者,大唐成了弱者。
这二十年里,本质上就是这两回事:君臣强弱、华夏游牧强弱,导致的彼此心态与往来的变化。
您看到了吧?
强弱关系,是不断变化的。
即使你是华夏,即使你是皇帝,即使你是独相,你不可能永远强,在你最强时,一定潜伏着异日拿捏你的种子,你瞧不上的弱者异日就成了不可高攀的强者。
自以为正朔,自以为聪慧,自以为强悍,就能花有百日红,人有百年福。这是错觉,这是狭隘与浅薄。
5、三道:帝道、王道、霸道
于此,忽然想到了三道,才明白这个不起眼的往事是个什么?
公元前361年,商鞅去见秦孝公。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论三道。
商鞅去见秦孝公,阐述发展之道。第一次,商鞅讲三皇五帝、尧舜之帝道,秦孝公听瞌睡了。
第二次,商鞅见秦孝公,讲夏禹、商汤、周文、武王的王道,秦孝公听着觉得有点意思了,但还是觉得不过尔尔。
第三次,商鞅见秦孝公,讲富国强兵的霸道。秦孝公一下听入迷了,不自觉地双膝一直靠近商鞅,想听的更明白一些,两人一连讨论了好几天。自此秦孝公重用商鞅为宰相,实现了秦国的飞跃发展。
你看,只看这则典故,我们仍觉得就是故纸堆的往事,不觉其中精彩之处。
你对照下上述。
双方关系之间,国家之间,君臣之间,夫妻之间,我施展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让你老老实实听我的话,就像大唐强盛之时,内政外交明朗,兵加四方,无有不服。这是霸道。
但这种状态靠不住,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强,大唐强时,开边拓土,都是我的,四夷老老实实表忠心。你大唐弱时呢?那些耗费无数铁与血的开边拓土随即被抢了回去,吐蕃、回纥反过来抢掠你的首都。所以王道比霸道稳,我制订一个双方都受益的游戏规则,我不贪不多吃多占。我强时,大家都受益;我弱时,我因为消耗少有余力,即使你贪暴想打破这个平衡和睦,大伙都不答应,你就是众矢之的,你想搞事的难度就很大。
至于帝道,这个修养太高,高到我们这些庸碌之辈难以理解,一听只觉得就是纸上谈兵务虚。勉强说,我为天下准则楷模,我勤俭至公至正,我允文允武。
我不贪你的东西、财物、土地、名位,因为我不需要,真不需要;
我居中调解,你有灾有难,我协调资源帮扶;
我内能匡扶架构,外能兴兵除暴,你再强,你侵掠不了我。
哎,写到这里,忽然才看到,我们被霸道的大一统观念误导太久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武功仅仅是霸道的成功,并不是顶级的了不起。
尧舜之帝道、商汤周武王的王道,更了不起,或者也很了不起。那是更高一层的视野与智慧。
我们只盯着结果,看这账面的数字变得更多,名位上更尊崇,这是求虚而忘实,实在是一种狭隘与短浅。
6、
我们再多扯几句,把视野朝着未知暗处再照亮一点点:
公元前361年,商鞅就能娴熟地提出三道,何以后世2000多年来的后人就只盯着霸道这么狭隘。
可能是屠龙之技无用武之处。当整个风气、观念都是见利、重名,这些更宽宏透彻的视野就难以应用,且屠龙之技未必能用好,就更湮没无人提起了。
但是,
人生的试炼场,可不止这些家国大事。
我们小人聊过往,审阴阳,分析变化,仍可运用于自己的人事。
人糊口难。
人能齐家很难。
但是我们仍然要有个高阔的视野:咱别觉得用聪明谋划,于局中能行霸道,让内外安稳,就到顶了。这个势是不可恃的。
还有:霸道已很难实现,需要人谋算到极聪明处。
人生的命运是贴着你能力德性的天花板,去给你安排因缘。需要你一层天花板、一层天花板去探出头感受。
而王道、帝道更一层比一层难,技术是外胜,难搞定;德性修养是内胜,更难搞定。
你即使这么做,往往未见其功,先见其失,先见其害。这是水平不行。你如果轻易的连这个都能搞定,你不会来这个娑婆世界。人生的修养是无穷无尽的,于事上见,于难处见。
这个过程,你是享受?还是眼巴巴地煎熬,只想要结果?
公众号:禹州千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