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不足之处
中医
2022-12-08 05:09:41
自古药性就不清,现存最早的神农本经和名医别录,只论药之性味和功用,而不论归经是其一大缺陷,故后世医家将归经之说补充之,但与仲景之归经有很大差异,这是对药性的认识不同决定的,任何一味药,除强调性味功用外,关键要弄清其归经,用药时才能心中有数。
如以茵陈蒿为例,本经称其功用是治“热结黄疸”,为什么“热结黄疸”,热在何脏腑,没有归经之说,心中没底。以吾之见,现存的神农本经并不是最早的药性书,它的前面一定还有更精准的药性书,仲景伤寒论所依据的本草药性决不是现今的神农本经,而另有其本,药性归经之说始于仲景,只是言方治而没论药性,归经之说隐秘而没传。
到陶弘景著名医别录时,亦是在神农本经的基础上,只论性味功用而没论归经,如其论茵陈药性称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这样的论述实际是从伤寒论条文中取出的,并无新意,以吾之见,陶氏亦没论归经,究竟入哪个脏腑,陶亦没言,任何一药治病,都得落实到具体的脏腑上,才能实现“补虚泻实,寒热温凉”作用,光论述性味功效是万万不能的。茵陈味苦性微寒,为何能治“热结黄疸”,只要知道归经则其理自明,茵陈若三四月采者,其药性是除脾湿,茵陈可治阴黄。若茵陈在五六月采则药性是以清心胆之热为主,是治的阳黄,何故?阴黄是重在脾有湿,而阳黄是胃有实热,不论是阳黄还是阴黄,胆有实热是导致黄疸病的主因,茵陈嵩汤所治的就是胆胃有实热而致的阳黄,茵陈君药直入少阳胆经以祛其热,栀子大黄直入阳明胃经以清胃之实热,胆胃热除,则黄疸愈。如治阴黄,必须加附子以温脾之寒,即茵陈大黄附子可也。仲景用药以分经为主,功用为次,知其归经和性味,一药可治多病,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作者:李保柱 公众号:伤寒大数